每次上完「原住民社會工作課程」,心理總是有許多的想法。聽著黃盈豪督導的分享,我有一股想要回部落的衝動,腦子裡馬上有聲音說:不要再讀書了,再唸書只會讓自己更遠離部落,而所謂的理想、目標就是空談,真的想回部落!我想回去一定也會碰到許多的困難和挑戰,可是去做了、去試了,也才能真正明白可能的解決方式,也才能真正的和部落的人貼近吧!
可是又有另為一個聲音說:要沈得住氣、要有耐性、讀書確實要花很長的時間完成,但是讀書之後所學得的能力是可以幫助自己在碰到事件發生時,可以不被混淆,不被攪在一起,而且仍然能夠冷靜地判斷事情的原委、事情的真假、事情的選擇。我想做原住民社會工作除了要訓練自己要有抗壓的能力、要有熱情、要有犯錯的度量、認錯的勇氣、也要耐得住性子,更要有分析和辯證事情原委的能力。
我自己想像如果我是在自己的部落裡工作,我可能第一個碰到的困難就是兩邊的頭目勢力要我選邊站,要我表態,若不選擇,很可能就無法獲得支持,而想法、理念就推展不出去;還有如果有資源進入到部落,誰可以決定有哪一些人可以來做?部落裡可以發展什麼產業?部落裡的真正需求是什麼?我能在部落些做哪些事情?我想在部落裡做什麼事情?尤其在部落住民都漸以為部落文化早已失去,而且部落已步入現代化社會、習慣於「資本主義的生活模式」,認為過去的那一套已經沒有用了!雖明白其實大家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被殖民化、污名化之後認為舊有的文化、思考模式是落伍的、不文明的;大家只是沒有意識到原有的部落生活模式、價值也還紮紮實實地影響著自己的現在的生活方式及價值指標時,我如何可以成為一個原住民部落意識覺醒的催生者、而不是一個霸權的控制者?我想這部落工作者除了需要時時的反省,可能要需要些什麼其他的吧?再想想!再想想!
今天稍稍談到「社會控制」。嗯!我似乎也不太喜歡「社會控制」這個東西。因為談到「控制」時,「階級」就會出現,有「階級」就有「不平等」。例如,我與個案談補助時,我的督導告訴我,這是一個可以去要求個案作些什麼事情的媒介、手段。不太喜歡這樣,但是不知道呢!又總是覺得「社會控制」應該不是那麼單純吧!我應該要先去弄清楚,之後再反省自己這樣的不喜歡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