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母親身體不適,所以常帶他至屏東基督教醫院就醫。自然相處的時間就變多了。忘了什麼話題讓母親想起「零食」。她說小時候的零食是花生、竽頭干。但偶而可以吃到祭祀過後肉塊。
花生,是外公外婆特別栽種在平原地,以便花生成熟後給孩子當作零食。但是母親說,常常花生還未成熟就被大家吃光光。而好不容易成熟的花生,即便是被外婆藏置於穩密處,例如藏在高處,而且在上面覆蓋著其他糧食,如竽頭干,終究會被母親姊妹們找著。母親說:不曉得為什麼,她們就是可以找到外公外婆藏匿的所在。
竽頭,是竽頭烘乾後可存放很久的食物。所以也常是母親隨時攜帶的零食。
肉塊呢!這要從我的曾外婆說起。曾外婆在村子是巫婆,所以村子裡的人常會請託她做各樣的儀式,而請託的代價中,祭祀後的肉塊便是一項。母親說:如果家裡真的找不到零食,這肉塊也會成為嚼在口中「零食」。母親說肉塊不易取得,所以家人都很珍惜這肉塊。所以偷偷地咬完一、二塊肉塊之後,母親會用木炭將肉塊塗黑,使之恢復原樣,不讓外公婆發現肉塊變小了。
在那樣物質缺乏的時代,嚼食肉塊一定是一種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