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系圖及生態圖幾乎是社工員必訓練也必備的技巧之一。現在回想自己所受的訓練,透過家 系圖與生態圖確實是進一步熟悉案主的重要工具。我曾經服務一位因為手部灼傷而失功能的二十歲原住民男性。在與該案主工作的經驗中,為了多瞭解案主的家庭情況及周遭的資源,當時甚而與案主一同畫出案主的生態圖,希望可以從中讓案主及我發覺有利的資源及策略。後來確實與案主有進一步的認識,也因此與案主建立了某種程度的關係。但是我發覺,在這樣的過程中,從中觀察出案主在哪些系統失去平衡?該如何加強該系統?什麼是案主有利的資源?什麼是有效的策略等觀察,並不容易,而助人者似乎在這樣的關係中很容易就取代或超越了案主自身所能思考或負荷的能量。
回想當時,因為個人學習的限制,當時透過生態圖對於案主的觀察和策略,大都僅關注在比較微觀,有關案主與家庭的關係,案主與朋友的關係,而忽略了案主可能因為社會期待而扭曲了案主對自身的看法,忘卻了案主在社會結構下所損失的權益等比較鉅視的觀點。不過若單以生態圖作為社工的訓練,積極地訓練社工能夠對案主周遭的資源具有高度的敏感度,並設法支持案主的失衡點,滿足案主的系統,那麼高層次的國家、社會結構可能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但是在實際實施的情況,案主周遭的資源往往不能滿足系統的運作,以致於助人工作受阻或停滯,而此時若從社會結構來分析,可能可以協助案主解套。所以以生態系統觀點取向助人者,可能就必須注意這個部分。
另外,從各個機構幾乎使用(有生態圖)紀錄和個案工作訓練,或許台灣社會工作真的能夠racial,應該還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