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加深少數族群苦難──美國經驗

Castells,Manuel(2001)千禧年之終結 台北:唐山(原文出版於2000)pp128-154

1. 本章主要說明分析,現今美國的社會現象在全球化、新經濟、資訊時代的影響下,白人及黑人(少數族群)處境的兩極化與日遽增,而美國黑人(尤其內城)的處境一直在不平等、兩極化、貧窮、悲慘的狀況,而且有逐漸深化之趨勢。

2. 作者以家庭收入平均年變化率、男女時薪變化的趨勢、前後20%家庭財富比以及痛苦指數說明,現今資訊化時代美國社會不平等及社會極化現象的不斷增加。

3. 引起美國社會不平等、貧窮的形成與六個交互影響的過程有關:1)經濟動力中的「新經濟」部門與傳統部門間的差距日益加強。2)教育成為新經濟中勞動附加價值之重要資源。3)全球化導致美國局部去工業化。4)工作個體化及伴隨網路企業形成而產生的公司轉化。5)持續增加的移民處於結構性的差別待遇。6)資訊化經濟將大量女性納入勞動市場。

4. 作者談到上層社會的「新經濟」發展是一日千里,黑人貧民區也同樣在發展他們的非正式的經濟活動─即犯罪經濟,兩相對照下之的社會極化現象更是明顯。

5. 關於美國的黑人男性,不易找到工作的現象和台灣原住民社會現象有些差異。根據行政院主計處92年3月原住民就業概況表顯示:91年5月原住民男性7.7%失業率低於女性9.3%的失業率。

6. 另外從同一上述資料顯示91年5月受過大專教育的原住民失業率為1.3%的狀況和一般民眾並無差異,看起來「教育」是社會階層流動的管道之一,但是再看15-19歲原住民勞動參與率26.6%較同年齡組台灣地區平均值12.4%,高出14個百分點差異很大,表示原住民受教育年限少,進入勞動市場也較早,這點則和美國黑人的處境相似。

7. 本文作者預測2050年美國人口組成少數民族將佔50%,除非現今趨勢有改變,一個明顯的社會族群分裂即將展開。這樣的呼籲可能可以提醒美國社會抑或當權者重視美國黑人(少數民族)的問題;但反觀台灣,93年8月根據內政統計通報台灣原住民人口數有45萬2千人,但由於近年來引進外籍勞動人士的政策,93年2月外籍勞工總人口數將近30萬,也幾乎逼近台灣原住民族總人口數。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原住民的問題有沒有可能被掩沒在外籍勞動人士問題之下而看不見了?

廣告

作者: 依漾

apiyan

全球化加深少數族群苦難──美國經驗 有 “ 3 則迴響 ”

  1. 關於美國這個部份<br />建議去看麥克摩爾導演(就是拍華式911紀錄片)拍的<br />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br />紀錄片<br />他提到了跟此篇有關的重點<br />可以呼應之<br />當國家對於弱勢有敵意的時候<br />自己就要承擔弱勢反彈的後果

  2. 親愛的謝謝你<br />我可以在一般錄影帶店看到這個紀錄片嗎?<br />還是可以在哪裡借到!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