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會掉淚的論文-方昱

看了方昱的論文,共花了三個晚上的時間。前段除了看她和冷尚書的哲學對話有點困難之外,大部分的內容,我都看的哈哈大笑,也佩服她的勇氣,也讓我開始對這個一直想當媽媽的未婚女子充滿好奇。那段把「我」取代為「屎」的那一段,真是太精彩,我忍不住狂笑、拍手,真是爽快。

看到中段,我對方昱是又佩服,又心疼、又羨慕。佩服他對抗體制、對抗社工環境的勇氣和毅力,這一段對抗大環境而必須斷裂的存在,讓我想起孫大川老師曾說:「我要比漢人更漢人」。我自己呢,回想自己的經歷,似乎也在一直希望透過外加的學習來建立自我的認同,阿塢似乎也曾經這麼說過,她說:我和悠蘭就是那種一直想要進入的體制那種類型。對,我以為進入體制、主流的遊戲規則,才能有發聲機會,才能有機會撼動一些看似正當卻包藏著壓迫、歧視的價值觀、工作模式等等。可是,方昱說:與大環境的「斷裂」就是我們生存的一種方式。不知道耶!感覺很複雜,說「對」說「錯」似乎都不太能貼切地表達我現在的感受。

心疼她下決心之後所要面對的孤獨。這就是我目前在部落工作的狀態。我偶而也會有「我好像只是在玩自己的!」「根本沒有人要鳥我!」的感覺湧上心頭,但也有「看到部落孩子的專注、喜悅,我應該要為自己拍拍手」我總是來來回回地走在這兩種感覺之中。確實有些孤獨,也只有自己才能面對。

羨慕她有冷尚書、盈豪英欽這樣的伙伴。社工教育我們:「集體」總是比「個體」有搞頭,「連線」總是比「單線」有力量。我覺得他們很棒的地方是:他們可以將情緒轉化為一股正向的力量;當遇到困境時,他們也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所以就會有力量去面對。在整個論文裡或說整個團隊裡,「支持你」、「挺你」是很重要的力量來源。光是這個部分,我就覺得不容易,當你表示支持,也表示你願意承擔後續可能的失敗。這需要「絕對」的「勇氣」。

方昱的論文裡,我看到一些我們都懂得的簡單道理、都學過的社工的基本原則──滿足案主的需要。只是在體質脆弱(特別是心理)的社工環境裡,大部分的社工選擇不去面對,而以虛偽、自以為是樣態呈現,因為這樣比較容易、不較不辛苦,比較不會令人不安。但,如果社工們有意識到這個狀態,或許能在萬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機會裡,碰到改變的機會;但是大部分的社工逃避久了,就忘了原本社工的初衷,然後就一直以為那才是常態,那才是正常,從來都不認為那是一種「病」!「心理病」!

看方昱的論文還會有一種情形,那就是「掉淚」。忘了落淚幾次!在過去的實務經驗裡,知道同理到案主的處境時,有時就會看到案主落淚。今天著實體會,當被人深刻理解的時候,眼淚真的就會不自主地流下來!這三天所流下的淚,有些是喜悅的淚,被同理到的淚,心疼的淚,感動的淚、還有體會孤獨的淚。

很感謝方昱及南投的這些921世代(肇新老師說的)的這些社工,因為他們的勇氣,讓我知道,我不是只有一個人;而且讓我明白真實的呈獻自我是被允許的;也讓我開始真實面對自己在部落工作的困境。

廣告

作者: 依漾

apiyan

看了會掉淚的論文-方昱 有 “ 3 則迴響 ”

  1. 雖沒看那本論文<br />但看你所引用的文字卻感同身受<br />如:與大環境的「斷裂」就是我們生存的一種方式。<br />奮鬥<br />本身就是一種孤獨<br />啊呀<br />我也要開始奮鬥了

  2. 親愛的依樣 平安<br />謝謝您!從您的文章裡頭再一次檢視身為一個社工員滿足在實務<br />經驗的迷失,我好像正處在這樣的景況裏,非常的悲哀啊!我也同<br />理您所說的:[集體]總是比[個體]有搞頭,[連線]總是比[單線]<br />有力量,但身處在一個社會封閉的我,真的很孤單,何時會有連線<br />的機會,我總是在[能者多勞]的話語裡頭生活,好累喔!<br />希望有機會可以和您分享這位朋友的論文<br />

  3. 我看到的是慈悲與智慧的蝴蝶在飛舞,期盼毛毛蟲似的<br />社工學生的我,有天也能為世界揮動動人的雙翼。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