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三月十八日搬回部落後,一開始是忙著整理家裡等諸項雜事。
稍稍穩定後,從四月十日開始,部落的孩子放學後,會到我家寫功課,
因此我的時間便幾乎是滿檔的狀態。
每天早上最慢七點一定要出門,因為要載姪女到學校。之後到下午五點半下班。
回家時,孩子們都已經來到家裡寫功課了,因此我都是在回來的車上將晚餐解決,
因此一回家後就能馬上投入解決孩子功課的角色中。
直到晚上八點,孩子們走了,我們便打掃一下家裡,然後帶兒子洗澡,接著便要就寢了。
明天天一亮,就又滿檔的生活。因此這陣子完全沒時間來寫部落格。
有一次開車回來的路上,我想到這樣的生活,私人時間可說幾乎沒有。
但我又跟自己說,陪孩子一起讀書、寫功課,本來就是我自己想做的事。
之前我們利用每週六下午的時間,在部落教室帶孩子們唸繪本及帶活動,
那時我就覺得應該要增加伴讀的服務內容。
可是那時我們不住在部落,伴讀一週一次是不夠的,
再加上美眉出生,於是原本部落教室的活動停頓了整整一年多,
伴讀構想當然也無法實現了。
雖然這樣,但我還是一直記掛這件事。
搬回部落後,一開始是忙雜事。
之後也曾考慮過因為原先的部落教室已經變成我們目前暫時棲身之所,
若要讓孩子們來,空間鐵定不夠。
因此那時,都只有底迪班上的同學來家裡寫功課而已。
後來我為了帶阿湯哥(故事日後敘述)讀書,
便跟老師說可以讓阿湯哥每天到我家裡寫功課。
結果四月十日我下班回家後,卻看到近二十個孩子在我家寫功課,
將所有可以寫字的空間都佔滿,甚至有人趴在地上寫。
四月十日那一天,我們跟孩子們一起吃晚餐,因此功課寫到了晚上九點才結束。
之後,為了讓我們有多一點私人時間,老婆便跟孩子們講寫功課的時間只到晚上八點。
而且學校主任也特地在孩子集會時跟孩子們說,不可以在我家吃晚餐。
後來我跟主任碰面時,主任說這是希望能讓孩子們都能回家吃晚餐。
我覺得這是非常正確的,如果孩子在家裡的時間只是睡覺,怎麼增加親子情感呢!
但我們兩人要帶二十多個孩子寫功課,在人力上實在有點吃力。
因為這邊才剛在解說,那邊又在叫:「老師!老師!」
有一次老婆的朋友到家裡來,雖然是第一次見面的朋友,
但我還是請他們來幫忙解決孩子的功課問題。幸好他們也不覺得唐突,真是感謝她們。
現在孩子來的時間開始自動調整。
下午兩三點開始,一年級會先來寫,然後是二三年級,
他們還沒寫完,四年級就來了。高年級通常要六七點才來。
陪孩子寫功課跟以前帶活動的感覺很不一樣,寫功課可以知道他們的程度,
不只是課業程度,也包括智力思考的程度和耐心的程度。
而且因為到我家寫功課,是孩子們自發性的來,他們願意來,我們就好好教;
他們隔個幾天再來,我也不會記他們缺席,因此彼此在心理上都感輕鬆。
現在除了寫功課之外,我也邀請一些孩子加入「讀一百本書」的計畫。
當孩子們寫完功課後,可任意從我家書架中取書來看,看完後我便幫他登記在電腦中。
用這樣的方式來鼓勵他們讀一百本書。
平和分校沒有圖書館,因此孩子們的書籍刺激比較少。
其實我在帶他們寫數學時,發現其實他們數學程度不差,是國文程度拖累了他們的數學成績。
因為數學應用題的文字都不太白話,所以會讓他們解讀錯誤。
因此我現在就試著讓他們大量閱讀,畢竟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國文不好,數學也很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