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書」,讓臺灣北端的臺灣大學附設幼稚園的師親生,與臺灣南端的屏東排灣族的孩子們產生了連結。
七月一日、二日,臺大附幼師親生共近五十名,將來到屏東縣泰武鄉平和村,不但贈書給平和部落的野孩子書坊,也將在部落孩子的導覽下,認識平和的排灣文化之美。
台大附幼企鵝班,在本學期的教學主題中,其中一個是「閱讀與助人」。老師引導孩子們透過閱讀,讓大家認識何謂「助人」。之後在台大歷史系李文良教授的引薦下,老師及家長們透過網路認識位在屏東的平和部落,附幼的孩子們也開始在老師的介紹中認識臺灣原住民。
大家決定發起全校募書,將家裡的書籍捐贈給位於屏東縣平和鄉的原住民小朋友們。為了讓孩子們能更貼近原住民的文化和生活,台大附幼利用暑假,安排「平和交流之旅」,讓小朋友們將捐贈的書籍,親自送給平和部落。
屏東縣泰武鄉平和部落是排灣族部落,也是鼻笛的故鄉。平和村民德布藍恩於三年前返回屏東定居後,為了讓平和的孩子喜歡閱讀、勇於表達,因此利用平和部落娘家旁的鐵皮屋空間,設立了「野孩子書坊」。
每個星期在書坊裡為孩子們說故事、玩團康、帶動繪本閱讀、鼓勵親子共讀,亦曾邀請台南藝術大學的學生來教孩子們製作動畫。請參考「依漾隨想」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eyoung 。
此次台大附幼表達贈書的意願時,德布藍恩提議不要流於上對下的施捨式的善行迷思,台北的孩子雖有資訊發達的優勢,平和的孩子也有與自然共處的傳統智慧,因此建議贈書的同時也進行交流,讓台北的孩子來到部落,真實驗體部落的生活和文化。
「平和交流之旅」行程如下。
屏東縣泰武鄉平和社區發展協會
95年7月1-2日 台灣大學附設幼稚園與平和部落文化交流行程
活動目標:
1.讓部落孩子有機會對外介紹自己,展現自己部落文化之美。
2.讓部落家長有機會與住在台北的家長互動,分享教養理念。
3.讓城市和部落的家長和孩子有機會彼此認識,並減少族群間的刻板印象。
1600-1630:抵達平和部落,約47人
1630-1730:部落歡迎會
1) 理事長、村長致詞、附幼致詞(明彥爸爸)
2) 環境介紹
3) 九族舞蹈─六年級
4) 獻出自己─二年級
5) 附幼表演(企鵝師)
6) 三個願望─四年級
1730-1830:晚餐─原住民風味餐
1830-1930:
1)野孩子書坊簡介
2)贈書儀式
3)小朋友、家長、老師贈書過程分享(企鵝老師)
1930:前往住宿家庭+自由活動
7 月2 日
0730-0800:部落散步
0800-0930:部落導覽
傳統婚禮─程育莘
木棉樹─華婕妤、洪凱婷
鼻笛─謝堂萱、萬士揚
北大武山─林斐倩
0930-1100:原住民獵人的故事
1100-1130:交流活動分享──木棉樹下
1130:回程
新聞聯繫單位:平和部落社區發展協會
新聞聯繫人:德布藍恩:0919-786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