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8 觀摩
今天有太多事情可以紀錄。
清晨原本決定不來台東了。因為明晚又要開部落會議,有關鄉公所「基礎工程」,擔心進行的狀況,又擔心我們四個不在,引人多重聯想;擔心幼稚園屋簷工程延期;擔心今晚老公照顧兩個女兒會太累;還必須處理學校復學抑或休學事宜。但是,早上進入辦公室,其實也焦慮,我的臨時決定不去,影響其他三位同事的工作士氣。果然,當厄若絲表達也不太想去時,我快速的翻轉早上的決定。
我果然是工作取向的人,寧可負我家人,也不可負我的同事。老公很對不起你了。
觀摩第一站:一杯咖啡。
建築外觀也其實還好的餐廳,我們像商業間諜
Varasa工作室:石頭彩繪
女主人原來是曾經認識的人。女主人飛散的頭髮一如其個性,隨性、自由不羈。臉上未施一點胭脂,但是,我們的眼神卻無法從他的臉上移開。女主人說的每一句話,恨不得有機器直接可以鉛版印刷,將其說出的話語化剎那為永恆。「我相信我每一年的作品都會有新意」。臉不紅,氣不喘的至少說了三、四次的女主人,他的名字叫做馬秋。
她說:「石頭彩繪至今六年了,玩弄顏色是他的喜好」。他繼續說,開始時她也陷入「傳統文化」的框框裡。但是做的越久就越能體會與掌握傳統文化的元素。她現在的作品非常有時尚感。
卑南族的傳統故事有
「卑南族石生傳說,就可以讓我們發揮很多了,這樣夠了,說的越細,創作就會越被綁住」氣魄的說法,果然符合他那的飛散的黃髮。恩!卑南族的女人的氣魄,一如我認識的同學,阿妹,多年前正是我的同學將我和女主人介紹過一次。
或許我該練習一項可以安靜心靈的技藝。單一而有規律的訓練果然是必要的。沈澱是轉化的必要步驟。
不斷的練習!
從施做、實踐中體悟下一個前進的方向。
台東工藝創造者的創造力,撼動人心。屏東地區的工藝創造者,包袱太大,自以為文化太豐富,不可以隨意改變。自然限制創造力。
在施做實踐的過程中,意義比經濟效益更能滋補創作者的能量。例如:透過學習工藝接近部落的孩子,透過創作經驗、觀摩的分享讓部落的工藝創造者長出更堅硬的翅膀。
說起自己的石頭彩繪故事,一個作品的產生,談起自己對原住民創作的未來市場,他說:「將來工作創作的孩子,一定有人可以將燒玻璃的工藝和琉璃珠中間缺失的東西給補起來」肯定、毫不遲疑的說出這些話,讓人真實以為,女主人每說出來的「字」就像一顆顆跳躍在玻璃桌上的「寶石」一般,而清脆、清晰的聲音也讓人忍不住想側耳傾聽,並溶入其中。
因為需要上網,便突訪知本好友,明智。
聽到他最後希望我們支持「228狼煙再起運動」,相較之下,我聽不見這個運動的意義,更是想像不到這個運動,可以為現在原住民族的處境有任何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