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南部至善工作站的伙伴

先感謝大家願意讓我跟大家一起團督,反正我就是愛跟啊!哈哈,我要開始實踐換工啊!所以相對的,我也邀請大家可以隨時來平和部落觀察與學習,當然有具體的協助會更好。雖然我們彼此間好像都很熟悉,但是其實應該沒有那麼瞭解吧!所以我先各位介紹我自己吧!
12年前,也是結婚的第二年,因為和另一半爭吵的厲害,就有一股想要認識自我的慾望和衝動。常覺得自己也不清楚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為什麼生氣、覺得心理不舒服。於是我去「張老師」接受2年的訓練、後來也做了1年半的「義務張老師」。這段期間覺得心靈充實,但也開始往內自我探索。這個經驗也牽動我去念社工系。

社工系有所謂的三大工作方法,我最喜歡的課程是「社會團體工作」、「團體動力」。我喜歡團體動力裡總會有一種特別的氣氛,可以觀察他人、察覺自己,有時候場子裡可以同時有分享、有衝突;還有氣氛夠好,真的可以讓人有一種正向能量。回想起來我還滿享受那樣的氣氛。當然對我最多的幫助是自我覺察,讓我一次一次的認識自己的樣子、看清楚自己當下的位置、角色。這樣的學習某種程度也幫助我觀察與人的關係,該如何做適當的回應!後來的三年我在陽光基金會的工作,也試著把自己的學習放在我與人、與個案的關係上。至少在當時沒有人際溝通的困難。

在陽光基金會時期,我期待自己可以當到督導的,為的是希望可以學習機構裡管理、督導階層的人的思考、作為。但,後來我運用第六感、我的觀察,我發現當時的主管,可能對我沒有那樣(讓我當督導)的期待,我就離開陽光。

離開陽光後,我開始在部落工作,就是一個人開始的。即便2年後成為協會總幹事,也都是一人「總」幹事。寫計畫、核銷、開會、紀錄全是一人包辦。可能一個人工作很久、很久,所以後來雖然有了團隊,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當時都忘記使用工作方法與族人、同仁工作。常常是用「直覺」來工作,所以當時也有很多的「衝突」。也可能當時沒有伙伴、沒有討論的對象吧!久而久之就習慣了,習慣交代工作、習慣直接把感受說出,直接衝突,當然也習慣在受傷後,自己舔舔傷口,再努力的爬起來工作。

以前在課堂裡學過會談技巧裡,有一種方法叫做「自我表露」抑或「自我揭露」意思是將自己內心的感受與訊息與他人分享,這個方法在我學習會談之前,就常使用,現在想想,因為我的「自我揭露」讓我交到不少好朋友;另外有一種技巧叫做「面質」,這個呢,可說是對伙伴、成員的一種「挑戰」,就是當你發現伙伴有些看法或語言前後差異或矛盾時,就可以「面質」他,來確定那些「不好」的行為可以改善。現在回想起來,這個方法在我成為總幹事之後,變成了我最常使用的方法。這個方法用多了,就會發現同事和我之間總有一條線,或者一面牆,無法跨越的牆。

其實我沒有主管經驗的,當我成為總幹事時,部落裡也沒有具有主管經驗的人在旁邊陪著我或教導我。在成為總幹事之前,也沒有督導別人的經驗,更沒有團體督導的經驗,即便到研究所的實習課程,也沒有團體督導的經驗。所以,我其實不太能想像什麼叫做團體督導?團體督導在工作裡可以如何使用?我學過的工作方法,可否使用?這些便是我想參加團督的主要原因。

成為總幹事的這4年來,對於和工作伙伴的工作關係,有一個很深的體認。發覺要能讓伙伴走下去或有工作成就感的方法之一,是必須從實際陪伴開始,陪著閱讀計畫書;陪著規劃工作、執行工作;陪著書寫計畫、預算;陪著規劃、使用預算;也就是從零開始。除了這份體認,希望可以找到一些適合的工作方法讓伙伴、讓我有更多的能量,來面對未來的變化。

先說到這裡,免得後面幾次的團督沒有東西可以寫。最後還是感謝大家,願意讓我成為這個團體的一份子!

廣告

作者: 依漾

apiyan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