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7 @深水埗
來香港的第一天進行公民教育工作坊,課程即將結束時,一名夥伴看見移工在現實世界裡殘酷,悲傷的不能自己。我心想:哎呀,對年輕人來說這真是一個好經驗。同時覺得以自己的年紀,歷練,這些事情,心裡忍受得住,該想的是,在知道之後,該如何HOW才是重要的事情。
今天我們一行人去看訪問了住在劏房裡的一個家庭。家庭成員共四人,受訪者是29歲媽媽,香港人。丈夫是來自深圳的勞工,還有5歲女兒和2歲兒子。他們為了孩子的教育,決定從深圳搬來香港。一家四人住在大約1.5坪大的房子。受訪媽媽流利且完全開放的態度,讓我覺得人總是能找到方法活下去。
下午行程參觀香港社區發展協會(SOKO)「侷住TRAPPEED」攝影展覽。展覽的相片很美麗,構圖、色彩讓人驚嘆。SOKO工作者解釋著每一張相片人物,讓人悲傷、心疼、憤怒,荒誕的各樣故事。現場裡還有一個棺材房(板間房)的體驗。較高的伙伴體驗,腳無法伸直,只能彎曲腳膝蓋才能躺下。說,在香港,長得高,是一種罪惡。
在最後自由時間裡,我再認真的閱讀牆上的詞彙「璀璨、荒誕」「潮流、劏房」「美食、廚房」「住著有其屋」還有「兒童樂園」。特別是兒童樂園裡的短短文案「一張可做功課的書抬,一小片生活作息的空間,對兒童成長是基本的條件,但對四萬名租住在劏房的兒童卻遙不可及。家,只是一張睡床的空間;玩,被迫在家門外的走道和共用空間。在這富庶繁華的都市,劏房孩子卻未能擁有基本的生活空間」。
展覽的書本裡有一本書籍叫做「寶貝」,在有餘的時間裡,大概看了五名孩子的故事。書裏都列了每一個孩子一些提問。大約是姓名,年齡,將來的願望,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偶像等提問。細細閱讀孩子們的故事。有三名孩子是偶像是媽媽,爸爸或者奶奶。願望有些是說要賺錢養媽媽,要好好讀書做一個有用的人。他們就跟一般孩子一樣,平實的生活,小小的願望。
再次抬頭看著攝影裡,孩子們的身影。可能是作為媽媽的角色在此刻迸出,眼淚就無法抑制了~
璀璨香港,荒誕現實啊~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