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貼近日常,減少教育階級化

兩年前部落托育聯盟為擴大支持群眾,邀請鎮宇書寫托育聯盟與國家對話的歷程;教保中心在部落學習在地知識教育幼兒的故事。鎮宇的文字,沒有艱澀難懂的字詞,字裏行間有的是真誠,

書寫的故事貼近聯盟經驗,貼近教保中心的日常生活,所以在阿傻總幹事的歸類裡,鎮宇是同類。

鎮宇出了新書「食.農——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因為是同類,所以今天來支持。進入發表會場活動已經開始,就定位後,首先聽到耳裡的詞彙是:「看自己沒有」。啊~很熟悉的白話文,是鎮宇的用詞。其實阿傻總幹事並不是很理解食農教育說些什麼?也還沒拜讀鎮宇新書。聆聽著會場裡頭髮雖亂亂,但眉宇飛舞、眼神堅定的鎮宇分享,心裡有些感受。

img_6034

進場入耳「看自己沒有」這事很有感。如果教育沒有貼近日常生活,學習的漂亮美好的都是和日常生活有距離的事情,那麼教育的過程裡,就會是「看自己沒有」。例如「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是我們學英文時候的一個提醒。到不是蘋果不好,而是台灣就不是出產蘋果的國家,所以這樣的教育就容易成為口號,於是就和自己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久了,多人了,這樣知識就變得遙遠難懂。但如果是「一日一香蕉,醫生遠離我」這樣營養成分真的是少於蘋果嗎?而且香蕉是我們日常生活裡就能看見的事情,特別蕉農肯定很有感受,而香蕉對身體好,也能夠影響心裡,有種榮譽感。這跟部落托育聯盟在教保中心提倡的教育回到日常生活的理念是一樣的。

鎮宇書裡透過歷時爬梳提醒我們,食農教育其實和每個人都有關係,台灣過去的農業發展就曾經有過熱切討論。今天的農業被看沒有,食農教育透過歷史缺乏什麼,需要什麼,透過歷史肯定有些啟示。

而,食農教育如果變成特殊課程,變成繳交高額學費才能學到的知識,不貼近日常生活,那麽這樣的教育方式,還是把教育給階級化。聽到這裡就是點頭如搗蒜呀。

這本書有三大部份,第一部分是歷史篇,大約說明台灣的農業發展與政策。第二部份是哲思篇,談台灣需要什麼樣的農業,台灣的飲食文化。第三部分則是行動篇,用體驗來修補斷裂,從累積處出發,最後找到出路。

好囉,來,翻開書本的第一頁囉~

廣告

作者: 依漾

apiyan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