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前進,只是放慢腳步

認識嘎酷(gagu)是五年前擔任活力計劃輔導團隊時期規劃研習或者工作坊活動年紀較長的夥伴。嘎酷從鄉公所秘書退休後,便開從事部落工作。每次的回饋分享裡,他總是微微、輕輕地述說在部落工作難處。老實說,退休之後仍繼續投入部落工作,這個能量我自己就覺得佩服。五年來,只要我有參與的工作坊,總是會看見kama的身影。每每發話,建議,總能協助投入部落工作的年輕人預見更多的真實。

今天是新來義發展協會投入活力計劃第五年的評鑑,也是將畢業的成果發表會。場地華麗,資料準備完整,是新來義發展協會的強項。只是評鑑結尾kama回覆答辯時候,他說:「去年有一天為完成送出即將到期的計畫書,連續工作12小時,結果倒下,送去醫院。當時醫生判定有輕微中風,現在的我較不敢上台說話,腦子反應變慢。我接下來應該就真的會裸退,好好休息」。

聽到kama這段談話,有些心疼。部落工作中這些難處和辛苦,常無法與外人道啊~希望kama可以休息一陣子,但他承諾仍舊會從事部落工作,只是放慢腳步。願上帝祝福kama的身體與心靈。

img_4107

新來義部落發展協會五年來努力協助小農一起種植無毒健康的各樣農作,提供平台讓大家一起有管道可以把農作物銷售出去,參與評鑑的耆老小農們,在會場裡,不斷感謝kama嘎酷,營造員美花的努力,希望協會持續協助部落工作。評鑑資料中,發現部落行銷管理紀錄簿。記錄簿樸質,但珍貴,難得,是大部分部落無法做到的紀錄。他們還有每月產品的行銷量及收入分析,是其他從事產業發展工作的組織/協會值得學習的地方。組織有了這樣的紀錄,下一步就能評估工部落作方法和發展方向。新來義部落發展協會雖然即將畢業,但是相信部落工作應該還是能夠持續推展,只是腳步會放慢~

廣告

遇見,剽悍,泰雅族

非常感謝,鎮西堡夥伴不藏私分享所有,食物,知識,經驗及美好的核心價值。
抱歉這次帶了部落工作多年的疲累感和抱怨,其實並不是要表現我們部落的不足,我的不足。我相信鎮西堡部落的大家花很大很大的力氣,衝突,難受才能走到今天。
好佩服你們對在地知識的掌握和落實。好欣賞你們每一個人說的故事都是在在展現鎮西堡部落的主體意識。好感動你們不輕易犧牲自己與政府妥協的堅定立場。
因為在部落工作多年,明白凝聚部落內部共識之複雜,明白每個部落要面臨的課題都不同,也深刻明白這些工作都不簡單。我雖然輕輕地說出想要帶全村的人到鎮西堡學習,但我明白這不是短期,一年兩年的事情。我明白,真的明白。
謝謝你們無私地跟我們分享。更謝謝因為你們不斷的堅持,讓長期悶在胸口的憤怒找到出口,找到繼續堅持的能量。願上帝給我們更多的勇氣面對政府的質疑;給我們更多的智慧處理部落的難題。
真心~謝謝你們一直一直堅持到今天。願上帝祝福,鎮西堡部落逐日靠近偉大而踏實的願景;祝福台灣所有的原住民族能自在踏實做自己。
46380397_10213803730191583_4322243731353763840_n
鎮西堡部落達利老爹,是一位溫柔敦厚,但內心強悍的耆老。他說:在國家對話的過程中,我跟林務局說為了自己的後代,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上一次聽到長者這樣的談話是在菲律賓的Cordillera。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每每揪心啊
46425117_10213803729751572_345469839097200640_n
對於鎮西堡在地生態知識瞭若指掌,且善於使用策略與國家對話-以諾。他說:給愛哭的排灣族同胞,身體不斷的動動動,身體就不會流眼淚。
46474587_10213803729991578_7658600594906546176_n
15年前,讓我第一次注意到說話慢慢的男士很有魅力的人,對部落的產業發展有堅持且思考未來性的長老-阿道。他說對於部落土地只有一個態度:這是我們的土地,不是要利用殆盡。

我們怎麼可以輸給古人

今天滿滿一天的課程,秀慧老師以每日見到的設計,談顏色,識別,設計精神,小小圖像要傳達的意念是什麼,什麼情況叫做侵權。如果這些概念放在部落工藝的圖紋,可以如何設計,如何不侵權。

當老師談自己如何從沒有資產的平民家族,回溯理解自己家族的故事而發展出屬於自己家族的圖紋故事,覺得感動。「我們現代人怎麼可以輸給古人」是老師今天分享的基調之一。

最大的感受是,不管是工藝,工業設計「回頭認識自己」是重要的基礎與態度。若不花力氣認識自己,自家族的歷史,設計就會只停留在技術,一旦有人質疑作品的歸屬,可能就很難穩穩地,理直氣壯地跟對方說,這就是我(排灣族)的紋樣,作品。

同樣的社區工作,若不花力氣回頭認識自己,可能就容易淪落在別人的論述而無法看見自己的好。

自由行,敬勇敢

5/31今天要結束時刻,在香港機場。一點點忐忑,想著如何下一步。

自然而然地想念蔡正彥。和正彥連線,辦理電話卡的儲值,找到公車App,順利上公車,平安抵達附近沒有可以買晚餐的住宿地,所幸正彥提醒機場買小麵包。

行動中汗水直流,也算身體排濕的一種吧!今天小順利,感謝正彥,感謝媽媽行前祝福禱告,感謝自己,也勇敢~

劏房兒童

2017.02.17  @深水埗

來香港的第一天進行公民教育工作坊,課程即將結束時,一名夥伴看見移工在現實世界裡殘酷,悲傷的不能自己。我心想:哎呀,對年輕人來說這真是一個好經驗。同時覺得以自己的年紀,歷練,這些事情,心裡忍受得住,該想的是,在知道之後,該如何HOW才是重要的事情。

今天我們一行人去看訪問了住在劏房裡的一個家庭。家庭成員共四人,受訪者是29歲媽媽,香港人。丈夫是來自深圳的勞工,還有5歲女兒和2歲兒子。他們為了孩子的教育,決定從深圳搬來香港。一家四人住在大約1.5坪大的房子。受訪媽媽流利且完全開放的態度,讓我覺得人總是能找到方法活下去。

下午行程參觀香港社區發展協會(SOKO)「侷住TRAPPEED」攝影展覽。展覽的相片很美麗,構圖、色彩讓人驚嘆。SOKO工作者解釋著每一張相片人物,讓人悲傷、心疼、憤怒,荒誕的各樣故事。現場裡還有一個棺材房(板間房)的體驗。較高的伙伴體驗,腳無法伸直,只能彎曲腳膝蓋才能躺下。說,在香港,長得高,是一種罪惡。

在最後自由時間裡,我再認真的閱讀牆上的詞彙「璀璨、荒誕」「潮流、劏房」「美食、廚房」「住著有其屋」還有「兒童樂園」。特別是兒童樂園裡的短短文案「一張可做功課的書抬,一小片生活作息的空間,對兒童成長是基本的條件,但對四萬名租住在劏房的兒童卻遙不可及。家,只是一張睡床的空間;玩,被迫在家門外的走道和共用空間。在這富庶繁華的都市,劏房孩子卻未能擁有基本的生活空間」。


展覽的書本裡有一本書籍叫做「寶貝」,在有餘的時間裡,大概看了五名孩子的故事。書裏都列了每一個孩子一些提問。大約是姓名,年齡,將來的願望,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偶像等提問。細細閱讀孩子們的故事。有三名孩子是偶像是媽媽,爸爸或者奶奶。願望有些是說要賺錢養媽媽,要好好讀書做一個有用的人。他們就跟一般孩子一樣,平實的生活,小小的願望。

再次抬頭看著攝影裡,孩子們的身影。可能是作為媽媽的角色在此刻迸出,眼淚就無法抑制了~

璀璨香港,荒誕現實啊~真是⋯⋯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