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狽人生,有氣有型

相片⟪報導者⟫

書中代序二「聶隱娘和她的師父」最後一段「聶隱娘的師父要她殺,他偏偏不殺,違抗師命,背叛師門。有時候師父要我殺,我也不殺,寧願不把最精彩的版本寫出來,暗中幫助受訪者cover了不少。因為懂得,所以不忍」。

飛芬蘭10小時,特別嚴選時報文化出版,房慧真書寫「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此書閱讀。上飛機,從第一篇開始閱讀。這一開始,沒想到想閱讀此書的慾望竟超過飛機上不少的免費影片。

這是本描寫人物的書籍。書籍大分為「遊於藝」、「志於道」、「依於仁」、「據與德」四個分類。在飛機上一口氣看完了前兩個分類。好久沒有這樣一口氣,用力閱讀。有可能是被鎖在飛機裡的緣故。但,我想是作者把書裡的每個人寫的精彩,所以自己像個饕客,吃的慾望被打開,一口接一口,一篇接一篇的閱讀,不想停止。

書裏描寫的人物,大多聽過,有一種,哇~原來也有這個名人有這樣的經歷,這樣的故事,這樣的過著他的人生。沒聽過,沒見過的書中人物,閱讀房慧貞的描述,也真能就在腦海裡繪出此人的臉型,外貌,性格。連書中主角說話的語氣,似乎也能活靈活現的在腦海裡上演,各有特色,篇篇精彩。

我沒有嘗過膽,據說是苦的。閱讀這些角兒的故事,常有一種感受,是苦是澀。每閱讀一個人的故事,就像口中含著膽汁,只要上下顎稍稍交合,膽汁就會流出,流出體外就變成眼淚。

讓我嘗到最多膽汁的是「月照孤雛」劉培基的故事。覺得這個人好韌~小時候幾乎是被媽媽遺棄,長大因為造型設計工作的厲害,很多名人梅豔芳,張國榮都依賴他,需要他。但也先後面對這些人的離去。雖然感覺孤單,仍舊要努力成就自己。覺得從小沒有被疼愛的人,卻能長得有氣,有型。

閱讀廖亦武的故事,會有一種,這怎麼可能,世上能有吃自己孩子肉的事情發生。但是廖亦武自己的生命故事,就是荒謬人生的真實見證。

趙德胤這個年輕導演,是為著別人,為著家人而活著的人。也得必須描繪趙德胤的兄姐們,才算是完全說明,今天之所以「趙德胤」。

這書每篇標題都下的讓人有真是這樣的感受。書裡的主角,都活得很精彩,但大多不是為自己而活,是為他人而活。有些人的故事,年輕時候有一種悲愴,到老顯得有些悲涼;有些人因為有些經歷,自己得用力生活;有些人到後來才能夠為自己的生活。

有氣,有型的人生,就是得在蜿蜒難走的路途匍伏爬行,不就是那個常說的狼狽人生嘛!

廣告

性別刻板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課程資料雖多,但進行方式,比較是看完影片,請學員分享自己的感受。這些影片自己看了很多遍了。每次看,每次掉淚。人,有愛,有恨,有憤怒,有包容,各樣情緒。我們就是上帝創造的,複雜的人啊~

今天的討論關注在兩性/歧視/性別/性別期待/刻板印象/尊重/陪伴。參與學員都還蠻願意分享。特別今天的學員都是婦女。在分享的最後,我隨意的邀請了兩位學員分享。很神奇地分享的兩位學員,自己的孩子都有跨性別的議題。兩位都是母親,一個接受孩子,一個無法接受孩子的性別傾向。

其實作為人母,心情是複雜、難解。能夠轉折,應該經歷了各樣情緒吧。特別,女性母親複雜的感受裡,會有些莫名的愧疚感,其實這也和性別期待/刻板印象有關吧。今天和學員有些討論,有正反意見,討論沒有很深入,算是一個認識性別的起點。現在心裡期望,那位無法接受孩子性別傾向的媽媽,能在這次一點點討論後,稍稍解放自己的愧疚感。

他們仍舊站得直挺挺的

20140324@台北立法院抗議現場
20140324從高雄抵達台北,便直衝立法院抗議現場,抵達時間是15:00。我們來到立法院後門,人數大約還不到千人吧。不過,連續來了幾天的朋友,跟我說,人數雖然變少了,但是來關心的大人變多了,來關心的大人也包刮我。抵達會場,大家都很平和的坐著,站著聽著講台上教授,學生,家長,公民說明服貿對台灣的影響。有人從歷史的角度,從農業政策的角度……。

魏揚的朋友有一個孩子上來分享,年紀很輕,主持人說他也了參與攻占行政院的行動。這個孩子看起來很年輕,口條清晰,只是眼神有淡淡的愁。
他說:
當晚在行政院的行動,魏揚及學生和平佔領行政院的行動,和在立法院的佔領的想法和理念一樣是退回服貿,捍衛民主。但是為何會有那麼大的差別,他憤憤地說,因為他們的對手是非常不同的人,他們的對手是那個顢頇、無恥、獨裁的江宜樺!(民眾鼓掌)他動用了警察以武力攻擊學生,鎮壓學生,造成流血的結果。我問大家今天暴力的是魏揚嗎?今天暴力的是攻擊行政院的同學嗎?(不是)今天暴力的人是誰?(群眾y大喊,江!宜!樺!)
這名學生只說了短短一分三十秒的話。我和天立覺得這個孩子應該多敘述當晚攻占行政院的過程,我們便去找他攀談。他說他非常擔心魏揚,覺得大家對魏揚的批評不公平,覺得自己應該要為魏揚說話,魏揚只是站出來願意承擔一切,警察就把魏揚帶走,並且收押禁見。

看著這位眼神露出淡淡愁緒,努力地為夥伴相挺的學生,想著被關在看守所的魏揚。這些學生大約20歲左右吧!是什麽力量,是什麽經歷,讓他們願意一肩扛起那些無法預知的處境和迫害啊。

想到監牢,突然想起上週五和部落孩子分享過的繪本,【和平樹】直挺挺的站著

這是一個關於環保鬥士萬格麗.瑪泰的故事。非洲肯亞曾經在短短幾年內遭到濫砍,變得一片荒蕪。一九七七年世界環境日,萬格麗.瑪泰在肯亞發起綠帶運動,以行動鼓勵婦女種植樹木,她深信找回土地的繁茂便是和平的基礎。此運動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綠意漸漸回到肯亞的土地。

執政當局總是害怕有正向影響力的事情吧!當時的官員並不同意她,就把她抓進監獄裡。但是,萬格麗.瑪泰即便被關到監獄裡,她仍然站得直挺挺的說『對就是對,儘管只有獨自一人』。

第一次閱讀這故事時,看到這段敘述,心裡有些激動。我的弟弟也曾經冤枉的關進看守所長達三個月。光是想起弟弟平白無故失去自由,看到被手銬銬住的雙手。那段時光,常常在夜裡哭泣,跟上帝抱怨,這樣的事情,為何要臨到我們的家庭。但是,萬格麗.瑪泰一介女子,對於這些迫害絲毫沒有恐懼。這讓我非常感佩。

我對萬格麗.瑪泰的感佩,如今也同樣出現在這些學生身上。因為這些孩子,這些學生,我似乎也看見台灣的未來充滿著希望。未來不管面臨如何的壓迫與痛苦,我相信這些孩子也會和萬格麗.瑪泰一樣,仍然站得直挺挺的。

我的朋友育華

認識張育華正是托育班為爭取生存與國家交手的時刻。或許是物以類聚,是氣味相投,兩人遇上就像老朋友。幾次我們共同參與的座談會,論壇,每每看到育華舉手發言,我總是會打直腰桿,斷開腦中混亂的意念,眼睛直視,認真專注準備聽取育華的發言。

育華的老師夏林清,用詞精準,提問犀利是我參與行動研究協會論壇,最覺過癮與驚嘆。育華作為夏的學生,針對議題直搗核心,用語精準,自然師承老夏。但是,育華發話時,提問時,她常是慢慢說話,娓娓提問,總是可以感覺到她對提問者的用情,用心與關懷。

去年,有一天,接到育華的電話,我以為她要邀請我去大學課堂分享,其實,她只是來跟人生路遇到難題的我說:『如果需要我,我就在旁邊』接到這句話,感動久久,對於這個朋友,心裡也有個明白。

去年一次,在樹德科技大學,結束課堂分享。我和育華長談三個小時。

【關係】是我們談話的主題,她對我的提問,讓我學習把人與人的關係,拉大到系統,大體制來看。這樣拉高來看,似乎能稍稍看見事情來源始末,看清些事情的枝枝節節。看得清楚,有些事情可以放下,有些事情卻叫人無法輕言放棄!這些來來回回的非常隱私的提問,確認,可能可以是讓我敷衍回應的藉口。但是育華的【真心】卻是讓我能夠把事情一層一層撥開的重要支持與陪伴。

這次她和跟我身份同樣是1/2的拔耐,及久聞其名的王芳萍一起出書。我喜歡【伏流潛行】這個詞,【練功】也是我常對自己,對社區工作者使用的詞語。

邀請大家一起來認識這三位與台灣大社會鑲嵌深刻的女子。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