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歧視經驗成為同理族人的能力

屏東縣部落大學辦理候鳥工作坊前兩天返鄉經驗談的講師們,不約而同的都提到自己與家庭的關係;特別工作者提到對家人從憤怒到能夠理解的過程,是學會了把視野拉大拉高到全體原住民處境,好像就能稍稍理解為何自己過去無法被好好對待。

今天,工作坊的第三天,我們讓學生敘說自己的生命地圖,敘說自己出生以來經歷過的高潮低潮有趣事情的分享以及自身移動對自己生命的影響。分組後,我的這一組共有10位同學。

聽著10位同學的分享,似乎我成裡面最軟弱的人,每個人的述說幾乎都讓我心酸掉淚的感受。其中不少學生在國小/國中階段父母離異,或者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生病,或者一直是單親媽媽(爸爸)照顧著,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在經歷以上事件,家裡就陷入沒有錢的狀態,沒有錢就阻礙了學生持續就學的情況,而學生可能會經歷二到三次的轉學考試,主要希望進入便宜其靠近家裡的學校。沒有錢還阻礙了原住民學生在學校人際關係的發展,在一般的學校裡,原住民同學無法大方地和一般同學一起吃飯,因為一般同學去吃飯不太考慮飯錢,但原住民同學總是得斤斤計較無法負擔,於是就減少了與同學相處培養感情的時刻。原住民同學在班級容易成為【奇怪的人】。

第一晚與平和青年的青年之夜

有個學生提到在平地學校唸書,從小一到小六連一個朋友也沒有;有個學生說小學老師自認為原住民家裡都沒有飯吃,每天剩菜剩飯塞給學生,學生表示不需要,老師還是硬把飯菜給同學。於是吃飯時間學生就和另一位原住民同學躲在廁所裡哭泣。

廣告

和解,收穫祭

有機會參與其他部落的收穫祭挺好。今天主要儀式都在vusam(族長)家屋外廣場,青年會是主要工作者,一開始男青年帶著獵物/收穫來會場,女青年在儀式中清唱傳統歌謠等待男青年歸來。青年抵達之後,司儀說,儀式開始之前首先要讓過去一年有過節的家族,先在儀式前和解,和解之後才能進行正式進入收穫祭。覺得這個儀式很有人性啊~

接著是部落每一家族帶著供品入場,入場時候需自報家族名還有說出家族在部落的角色,真的有部落同歡樂的收穫氣氛。最後是大家一起跳圈圈舞。這個圈圈舞,最棒的是沒有電子音響,都是人聲吟唱,足足唱了2小時之後,羨慕呢~就是歡樂的~收穫節啊~

#這裡是佳平部落 — 在佳平天主教廣場。

我寧可自己騎摩托車

今天和姐姐們去訪視部落一位kama,他持有身心障礙手冊,所以列入團隊能量提升的關注對象。

一同前往有老人照顧工作者4人,實習生1人,加我共6人。我想我的位置還是相對的有力(利)。為了聽清楚kama的話語,我刻意和他一起坐在地板,並坐在他身旁。我們來回間的談話,kama的話語裡幾乎會提到謝謝總幹事;麻煩總幹事;的確如總幹事所說的話語一樣,我覺得⋯⋯。

kama現年64歲,壯年時候因為車禍,腳受傷開了幾次刀,腳踝裡裝有鋼片,站立時候右腳呈彎曲狀,雙腳無力,無法久站;幾年前患上口腔癌,手術後嘴巴無法開大口,多以吸管進食。他說最喜歡吃7-11的蛋糕,泡在水裡軟化後進食。他說每當太太煮了一兩道自己也喜歡的美味料理,也只能鼻子聞一聞,搖搖頭便離開餐桌。

問他都去哪裡看診?多久看一次?同行照顧的姐姐說曾經跟kama表達我們可以帶他去看病。他說怎麼好意思麻煩我們這些大忙人,一個月兩次至屏東基督教醫院回診他多是自己騎摩托車去。我問:不是體力不好,久站腳也會痠痛,為何自己摩托車呢。他說:年紀一大把了,身體耐不住的時候會停下休息,屏東還是到得了。他繼續說:我【不敢】叫孩子或者誰帶我回診,我已經絆住大家很多很多,也害怕看到孩子們載我去醫院的不耐煩,這樣我們很容易就吵架。至少我還能自己騎摩托車。我說:啊~咿~tjavatjavai(辛苦你囉)~此時kama輕輕地撥著坐在他大腿前一歲半小孫女的頭髮。還好有孫子,孫女讓你們玩耍,可以讓你們忙碌,我說。kama輕輕地擦拭眼淚回覆說:說真的,當傷口疼痛發作心裏覺得疲累時候,還好有孫子孫女在眼前,否則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

我真的,只能說:tjavatjavai tjavatjavai kama。

當自己成為家裡的負擔的時候,那個不好意思,害怕,似乎就變得強大,造成照顧著和被照顧著間的阻礙。

嗯嗯……

爸爸就是這樣走的嗎?媽媽如果有一天生病,需要人照顧,我可以和顏悅色地陪同就醫,照顧她嗎?我能嗎?看著父母變成,自己變成老人需要預備心,更需要操練,我想。

前天種下的花,毫不費力的開花了

很神奇,好像今早才發現,那麼早起床好像也無法做太多正事。活那麼久才發現這現象,也是愚蠢~

今天有一個訪視,一個評鑑,一個別督導,還有晚上一些些喘息買電扇。但出門時刻發現前天種下的花,毫不費力的開花了。還是開心。

呵~是書寫,也是加油~

守護孩子守護部落的美好

這是教保中心辦理畢業郊遊的第二年,這也是教保中心老師堅持不能斷掉的活動。如果大家有認真看影片的細節。相信大家會看到在課程設計裡,老師們對孩子的想望和期待。

老師的設計裡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有挑水、頂上功夫,扛情柴,透過味道、形狀認識在地的植物。

我們都說,孩子們體力很好,這短短的路程,對他們沒有什麼。但是,這個路途上,孩子們也會表示辛苦,疲累,他們會說,我可以休息,我可以放下嗎?但是老師們,總是陪在身邊跟孩子們說,再忍耐一下,就快到了,你一定可以完成。老師們除了是在檢視孩子們平日的學習,大家可以明白老師在培養孩子什麼能力嗎?是耐心,是讓孩子有能耐。有耐心說起來容易,罵起來更是暢快簡單。但是,要讓孩子感受學習忍耐是需要設計,更需要陪伴。

對於去山上畢業郊遊,還是有些家長會擔心。但是在影片裡大家感受到孩子完成任務的開心與成就感嗎!這樣的開心與成就感,是孩子穩定成長需要的過程,而且需要一次一次的練習,一次一次累積。

這幾個部落孩子生命中第一次比較艱難的任務,榮幸有教保中心老師,部落工作團隊陪伴達成任務。而未來路途肯定有更多的困難、試煉在等著孩子們一一挑戰,一一完成。住在部落,所幸~所幸~部落孩子就是大家的孩子。我們期盼家長、部落所有人都是陪著孩子經歷一次一次的艱難,完成一次一次的任務的最佳人選。

現在仍然講究學歷英文數學競爭力的時代,教保中心堅持忍耐、良善、接納自己是重要的價值,擁有在地知識,理解部落之間的人情義理才是我們的目標。

這次畢業郊遊車子陷入泥沼的小插曲,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感謝kama鍾添木,因為他無條件的協助,讓孩子看見與感受部落互助的價值。我們相信經歷過這些事情的孩子,總是不會離開部落太遠,就能對部落有情感,就能對部落有貢獻,部落就不至於崩壞。

未來我們仍舊邀請部落的大家,部落的家長和教保中心老師,一起教育我們的孩子,一起守護部落美好的價值和文化。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