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移動,是喜啦

昨天身體疲累早早睡覺,夜裡醒來,看著自己po了四小時,就關起來的貼文。

深夜此刻再看,大項工作討論是關係未來想發展,覺得有意義的工作;後面關於營隊,青年會的討論是和團隊工作夥伴有協調,有反省,有前進的討論。當下的抱怨真是身體的疲累,再認真回頭檢視當時的討論,其實是工作有開展,關係有移動,未來還是可期待~

頭髮白了就白了吧;腦神經衰弱的部分就交給開藥阿伯;各項工作的協調與安排求上帝給智慧。

廣告

回家

#台灣第二場放映在春日圖書館
#就是今天下午兩點放映座談會
#屏東部落大學成果展
#寫在選舉後隔天首映當天

2004年,即14年前,剛回部落,想起自己初生之犢勇敢參與部落各樣組織/活動的自己,為融入族人的日常,理解部落的各樣運作模式。10年前也是單純地,沒有多想地投入部落幼兒/學童教育,只是沒有想到這一投入,就一頭栽進過往的時空找回部落原有教育方式的路上,更進入與國家爭取教育自主的拉扯路上。但是果然,天助自助,一路上,找到夥伴,組織部落托育照顧行動聯盟。10年來有來自有熱情朋友的支持,有相同理念組織的協同與國家對話,還有力挺的屏東縣政府特別鍾佳濱當時的副縣長和願意為我們發聲的幾位民進黨立委王淑英、吳宜臻,陳其邁,李麗芬,這一路上,這些朋友的相伴,我們撐住了。至今撐了10年,也為部落幼兒教育撐住了一些空間與希望。

回家的路其實不是很難~只是回家時間越長,就越發覺部落有些事情在改變,讓人感動;但也有些事情非但停滯不前,失去部落間原有的關懷互助,甚而彼此壓迫而不自知。例如階級、性別、選舉、土地議題,面對這些,有時候會有挫折,覺得無力。但是影片中vuvu嘎拉露說:「人的成長和成就,不是短期的事情,是慢慢的,要花很久的時間」何況台灣原住民族被殖民近百年,解殖民會需要更久的時間,所以告訴自己不能氣餒,不能輕易放棄。武東在影片說道:「我們只是盡自己的能力做我們能改變的事情」是的,我在部落教育工作的路上我們會持續堅持,會一直走下去。但為來更需要大家的努力,才有機會改變部落的教育,改變這個社會。


從早療做社區工作

實務工作久了,好像會長出一種嗅覺,一種識別工作者樣態的能力。
來到同學美媛的機構:早療協會花蓮西林中心,雖遺憾沒見到同學。不過與這裡的夥伴交流,個個都是很有故事的工作者,有些分享,也讓自己有些反思。 繼續閱讀「從早療做社區工作」

我們的共同語言,實踐

12961456_10206750419663228_5060133329029459267_n13年前我在慈濟大學健康研究所工作時期,sifo是系上第一屆的研究生。高高的,溫溫的,臉上總是帶著笑容,因此我以為阿美族的男生應該都很溫柔。

我離開花蓮之後,跟sifo少有聯繫,自己從事社區工作,幼兒照顧工作之後偶爾在臉書上看見sifo對於族語教育的心得。也曾經因為幼兒照顧、族語教育,sifo和我原本想讓兩邊的組織,可以稍稍的聯繫,但也忘了緣故什麼緣故,始終沒能再相遇。今年(2016年)三月因為屏東縣南島論壇有機會聽見sifo的短暫分享,但仍舊沒有交會。但是,因這十分鐘的分享,讓我們再次有機會相遇。 繼續閱讀「我們的共同語言,實踐」

今天唯一的開心

今天的行程有些突然,其實也是如平常一樣忙碌。
突然是昨晚才得知教育局的督學們要來訪視自學的教學狀況。
想抱著平常心來面對督學、教授們的提問。
只是在相互問答的過程裡,大教授一直都不願意聽我們對自學的想法和做法,就不斷的
說:放棄教育部訂定的課本不對,是侵犯了學生學習的權利。
說:我們國家還沒先進到教育孩子只上民族教育課程而放棄課本。
說:關於民族,文化的課程,你們上多少我都尊重,不過基本課程還是要教學,要評量。 繼續閱讀「今天唯一的開心」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