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大武山的孩子

北大武山回來的這幾個孩子,覺得很棒呀。在他們的分享裡沒有艱澀難懂的字彙。比較常聽到的關鍵字是「沒有什麼」(這句總會贏得大家的笑聲)「謝謝陪伴」「大家都登頂了」「互相幫忙」「3.8K最辛苦」「xxx靠意志力」「xxx真的很照顧我們」。在接他們回來的路上,還是很嘴泡啊,但是,聽到比較經典的話語是「走過這一趟,考試算什麼」~呵,十七、八歲的孩子有這些體會,挺好。

27858396_10211978224635085_2306092751329337679_n.jpg
較大年紀,會長同學,小白,因為你一同前往,讓部落族人稍稍減少忐忑,作為會長同學,情義相挺到底,我想孩子們也有看見和學習。
青年會長,年平,我的弟弟,從原本只有2人行程到孩子們願意一起去的11人行程,你的態度從來沒有動搖,姊姊深深佩服。如你所說大武聖山的山林知識得要一次一次的累積。這一路上跟著你的孩子們肯定也有些體會與看見。
就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孩子們的學習知識,有一天他們就能成為「部落的人」「可靠的人」。
我們繼續加油!

廣告

部落教室更像圖書室了

去年7月小姑離開蘭恩幼稚園之後,11月在屏東開了一間「野孩子童書坊」繪本書店,但由於小姑仍舊執愛偏遠教育,今年一月還是決定回蘭嶼從事教育工作。於是「野孩子童書坊」的裝潢物品,包括書架、櫃臺、舊書等物品,小姑也歡喜送給部落教室使用。

其實也不用特別邀約的,每次部落教室門一開,教室附近幾戶人家的孩子總是會出現。整理教室當天,那幾個孩子自然跑來教室。

我和小朋友一起商量書架的位置、書桌、椅子的位置,我們決定位置之後,便開工作,我心想大東西我來負責,小東西就由他們負責。但是,結果我太小看他們了,他們是小東西沒問題,大東西照樣搬。尤其才念一、二年級凱和小恩,書架的夾板自己搬,塌塌米一起搬,而書架呢,是協助我一起搬。小女生婷、鈺、恩慧、明慧則是將書架夾板、繪本、書籍等依照大小排好,我們還邊搬東西邊玩接力遊戲,很快的一個下午,我們就將教室整理好了。凱說:「老師,我們的書架變多了,感覺更像圖書教室了!」

整理完畢,我特別帶孩子到部落的「藍橘舍」茶坊請他們喝飲料,整理完畢沒有看見他們的疲累,盡是滿滿的笑容。要不是部落姨丈、孩子的協助,我可能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整理好教室,在實踐夢想的路上,有人相陪,真的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情!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