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孩子守護部落的美好

這是教保中心辦理畢業郊遊的第二年,這也是教保中心老師堅持不能斷掉的活動。如果大家有認真看影片的細節。相信大家會看到在課程設計裡,老師們對孩子的想望和期待。

老師的設計裡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有挑水、頂上功夫,扛情柴,透過味道、形狀認識在地的植物。

我們都說,孩子們體力很好,這短短的路程,對他們沒有什麼。但是,這個路途上,孩子們也會表示辛苦,疲累,他們會說,我可以休息,我可以放下嗎?但是老師們,總是陪在身邊跟孩子們說,再忍耐一下,就快到了,你一定可以完成。老師們除了是在檢視孩子們平日的學習,大家可以明白老師在培養孩子什麼能力嗎?是耐心,是讓孩子有能耐。有耐心說起來容易,罵起來更是暢快簡單。但是,要讓孩子感受學習忍耐是需要設計,更需要陪伴。

對於去山上畢業郊遊,還是有些家長會擔心。但是在影片裡大家感受到孩子完成任務的開心與成就感嗎!這樣的開心與成就感,是孩子穩定成長需要的過程,而且需要一次一次的練習,一次一次累積。

這幾個部落孩子生命中第一次比較艱難的任務,榮幸有教保中心老師,部落工作團隊陪伴達成任務。而未來路途肯定有更多的困難、試煉在等著孩子們一一挑戰,一一完成。住在部落,所幸~所幸~部落孩子就是大家的孩子。我們期盼家長、部落所有人都是陪著孩子經歷一次一次的艱難,完成一次一次的任務的最佳人選。

現在仍然講究學歷英文數學競爭力的時代,教保中心堅持忍耐、良善、接納自己是重要的價值,擁有在地知識,理解部落之間的人情義理才是我們的目標。

這次畢業郊遊車子陷入泥沼的小插曲,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感謝kama鍾添木,因為他無條件的協助,讓孩子看見與感受部落互助的價值。我們相信經歷過這些事情的孩子,總是不會離開部落太遠,就能對部落有情感,就能對部落有貢獻,部落就不至於崩壞。

未來我們仍舊邀請部落的大家,部落的家長和教保中心老師,一起教育我們的孩子,一起守護部落美好的價值和文化。

廣告

有移動,是喜啦

昨天身體疲累早早睡覺,夜裡醒來,看著自己po了四小時,就關起來的貼文。

深夜此刻再看,大項工作討論是關係未來想發展,覺得有意義的工作;後面關於營隊,青年會的討論是和團隊工作夥伴有協調,有反省,有前進的討論。當下的抱怨真是身體的疲累,再認真回頭檢視當時的討論,其實是工作有開展,關係有移動,未來還是可期待~

頭髮白了就白了吧;腦神經衰弱的部分就交給開藥阿伯;各項工作的協調與安排求上帝給智慧。

部落教室更像圖書室了

去年7月小姑離開蘭恩幼稚園之後,11月在屏東開了一間「野孩子童書坊」繪本書店,但由於小姑仍舊執愛偏遠教育,今年一月還是決定回蘭嶼從事教育工作。於是「野孩子童書坊」的裝潢物品,包括書架、櫃臺、舊書等物品,小姑也歡喜送給部落教室使用。

其實也不用特別邀約的,每次部落教室門一開,教室附近幾戶人家的孩子總是會出現。整理教室當天,那幾個孩子自然跑來教室。

我和小朋友一起商量書架的位置、書桌、椅子的位置,我們決定位置之後,便開工作,我心想大東西我來負責,小東西就由他們負責。但是,結果我太小看他們了,他們是小東西沒問題,大東西照樣搬。尤其才念一、二年級凱和小恩,書架的夾板自己搬,塌塌米一起搬,而書架呢,是協助我一起搬。小女生婷、鈺、恩慧、明慧則是將書架夾板、繪本、書籍等依照大小排好,我們還邊搬東西邊玩接力遊戲,很快的一個下午,我們就將教室整理好了。凱說:「老師,我們的書架變多了,感覺更像圖書教室了!」

整理完畢,我特別帶孩子到部落的「藍橘舍」茶坊請他們喝飲料,整理完畢沒有看見他們的疲累,盡是滿滿的笑容。要不是部落姨丈、孩子的協助,我可能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整理好教室,在實踐夢想的路上,有人相陪,真的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情!

%d 位部落客按了讚: